Search
1
Your present position:
Homepage
/
/
The sixth (Zhengzhou exhibition) 2010
Information

  心手相连·系纤维

  “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河南展年)”

  十年,“从洛桑到北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正值金秋时节的中原大地上,我们迎来了“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河南展年)”。此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文化艺术盛会,以“心手相连·系纤维”为主题,于2010年10月22日正式开幕,展出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麦、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波兰、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2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吉林大学美术学院、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等80余所高校的300余件作品。这是一个国际化的艺术舞台,在这里,艺术家们用纤维沟通交流;这是一场世界性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我们共享平等、共通的艺术时境;这是一个全球纤维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在这里,纤维将我们的“心”与“手”紧密地连结起来。

  一、回望历史:十年“从洛桑到北京”

  十年前,当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林乐成教授毅然捧起国际纤维艺术的薪火,将国际纤维艺术展从瑞士洛桑带到中国北京时,纤维艺术重新回归公共空间,世界为之振奋。“创造性延续”,在世纪伊始的 “从洛桑到北京——第一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评论家吕品田先生在致辞中热切而激动地讲到,“‘从洛桑到北京’,不是‘洛桑’的结束,而是‘洛桑’的创造性延续”,而中外纤维艺术家在北京集体签署的《北京宣言》则是这对一创举的历史见证。“爱与美的传播”,经过第二届艺术展的进一步交融、开放和创新,“从洛桑到北京”的国际纤维艺术品牌逐渐树立起来,2004年第三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打破地域的界限,将这一品牌盛会移至上海举办,上海年展的成功举行适应了日益开放的纤维艺术发展的空间需要,促进了国际纤维艺术的传播。“回归与扩展”,若说2006年在苏州年展上“终身成就奖”的设立与颁布是世界纤维艺术精神——“洛桑精神”确立的重要标志,那么自2008年第五届国际纤维艺术展后不断开展的纤维艺术主题展则标志着“从洛桑到北京”世界纤维艺术精神的延续和扩展。从2008年的“艺术与生活交织”上海巡展、“建筑空间中的艺术形态”北京主题展,到2009年的798红风会当代纤维艺术家提名展、“正在改变的景观”——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美国巡展(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再到今年“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以及即将在美国纺织历史博物馆(麻省卢威尔市)和将于2012年美国国家纺织博物馆(俄亥俄州代顿市)举办的中国当代纤维艺术巡展,无不体现了中国纤维艺术的发展、世界纤维艺术领域的扩大,甚至如美国评论家所言的“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勃起。

  十年后,经过积淀和蓄势的“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崭新而宏伟的河南美术馆拉开帷幕,更多更优秀的参展作品,更广更高水平的国际参与,更宽更深层次的艺术思考,这似乎都在预示着国际纤维艺术盛世的到来,“国际纤维艺术运动”在中国带领下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重逢今日:“心手相连·系纤维”

  10月22日下午三时,“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河南展年)”开幕式在河南美术馆一层大厅隆重举行。本次开幕式由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主持,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总策展人、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邓林,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本届双年展组委会主席杨丽萍,美国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馆长德布拉•考西尼Deborah Corsini)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在这宏大而隆重的开幕式上,在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开幕典礼上,有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参展作者、新闻媒体和各界热心国际纤维双年展的人士,恰如致辞嘉宾谢维和所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开幕式致辞中,邓林回望自“林乐成捧回国际纤维艺术展的薪火”——“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十年,仍然难以抑制激动、喜悦的心情,欣喜地讲到“十年后的今天,更高水平的展览,更广领域的国际参与,更深层次的艺术思考,这一切让我们看到了国际纤维艺术的美好明天”。同时,邓林对本届双年展主题诚挚而深刻的评述感动着现场每一个人,“我喜欢‘心手相连•系纤维’这个主题,简单的词语却道出了纤维艺术的真谛,的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自己心中的诗,我们正是用自己的手,编织着自己理想的梦,谱写着我们心中最朴素的诗。是纤维将我们,将艺术家的心与手连结起来,用本真而最质朴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一场视觉上、艺术上、精神上的文化盛宴。” 各位嘉宾致辞结束后,杨丽萍宣布本届双年展正式开幕,邀请各位来宾一同剪彩,并在用纤维媒材制作的开幕式背景墙上签名留念。

  伴随着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开幕礼花的美丽绽放、展览大门的正式开启,来自全世界四面八方的参观者涌入展览大厅,一起享受这场视觉、艺术、文化和精神的盛宴。步入精心布置的展厅,驰骋在这用“心”与“手”编织的艺术殿堂,我们有无法按捺的激动与喜悦。在这里,有以质朴的纤维编织的理想,也有以其他材料构筑起的纤维世界的变换多样;有用形与色勾勒的抽象而浪漫的世界,也有用生活与自然叙写的具象而真实的天地;有的在平面上描绘着亲切与变化,也有的在立体中展示着精巧与丰富;有熟悉的老艺术家们深情而挚诚的力作,也有年轻艺术家们热情而真诚的创作;既彰显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纤维艺术文化的特色,也共同谱写着世界纤维艺术沟通与交流的和谐篇章。在这里,各国艺术家们用精巧的“手”通过“纤维”这个共同的媒介表达着自己的“心”,呈现着多样的艺术文化内容,传递着共同的对真、善、美的艺术追求。

  本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学术研讨会”于10月23日下午在河南美术馆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以“科技进步与纤维艺术发展”为主题,分别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尼跃红教授和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教授主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学术部主任孙金瑞致辞,并在其后播放了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院长柏谢尔·玛库专门为论坛的召开发来的致辞录像。美国圣何塞纺织艺术博物馆馆长德博拉·考西尼(Deborah Corsini)以“编织艺术的旧貌新颜”为题,展示了21世纪美国纤维艺术的面貌;“国际技术风格派”艺术双年展发起人简·赛贝斯(Jane Przybysz )以“21世纪硅谷‘技术风格派’纺织艺术”为题,展示了多媒体作品的新动向;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专任教师黄文英就“计算机织绣在台湾纤维艺术教育的现况”谈及此领域发展的问题与展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苏珊·泰伯·阿维勒(Susan Taber Avila)以“大自然”这个主题的应用为例谈“论纺织艺术语言及其含义”;中国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徐雯以苗族服饰为视角谈“诉诸生活形态的纤维艺术语言”、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中国留学生岳嵩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谈“纤维艺术肌理的表现性”、韩国学者尹静熙(Yoon, Yunghee)针对韩国古代纤维艺术作品中“光与水”的主题,探讨了对人类心灵的抚慰作用。演讲精彩纷呈,艺术家们发言踊跃,让我们看到了纤维艺术的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看到了纤维在艺术上、科技上、教育上和商业上的各种可能性和广泛的应用空间。

  研讨会结束之前,尼跃红教授应主持人的邀请,作为自由发言人阐述了“从洛桑到北京”的宗旨,回答了日本艺术家提出的疑问。此次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资助,形成2010《科技进步与纤维艺术发展》论文集,收录主题论文四十余篇,为未来纤维艺术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令人期待、瞩目的“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颁奖晚会在河南省黄河迎宾馆隆重举行。此次颁奖仪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当岐主持,依次请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国家画院邓林、本届双年展合作伙伴——郑州华德永佳地毯公司董事长白天文致辞,各位致辞嘉宾都表达了“对所有付出劳动的艺术家”和“为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付出劳动的人”的感激,并高度评价了此次展览。本届双年展评审委员会主席温练昌宣布了评审结果:本届双年展参展作品共计291件,经过本届双年展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评选出金奖2件、银奖5件、铜奖8件,优秀奖46件,共计获奖作品61件。尼跃红秘书长宣读了获奖名单,其中,岳嵩(中国)的作品“你和我”(You & Me)和李薇(中国)的作品“清•远•静”(Clear, Long, Quiet)获得金奖;苑国祥(中国香港)的作品“一&衣”(One & clothes),路易斯•莱米克斯•博鲁伯(Louise Lemieux Berube 加拿大)的作品“74方位”(74 Directions),玛露•瑞得 (Malou Zryd 瑞士)的作品“48映像”(48 Pieces of Reflections),王振生(中国)的作品“驿动的空间”(Moving Space),林妍(中国)的“众神之望”(Hopes of Gods)获得银奖;来自瑞典、波兰、中国、日本等8位作者的作品获得铜奖,来自日本、秘鲁、丹麦、韩国、中国等46位作者的作品获得优秀奖。在红地毯和金穹顶围起的颁奖舞台上,在中国传统欢庆的丝竹音乐中,颁奖嘉宾依次为获奖作者颁奖,在场的嘉宾和各位艺术家、作者纷纷向获奖作者献上自己的祝贺,共同为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举杯。

  大家共享丰盛的晚宴、共叙六届双年展的同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两位参加双年展并作为布展志愿者的中国年轻人,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上颁奖台,一起为大家唱起中国的《好汉歌》以表达自己“作为来自中国各地50名布展志愿者的喜悦之情”并纪念他们在一起布展过程中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确,正如接下来“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创始人林乐成教授感言:“在布展上,纤维艺术不同与其他艺术,它的布展难度要高于其他艺术展,因为纤维艺术作品不仅有平面的,也有立体的,有整体的,也有组装的,对灯光和空间有很高的要求,这无疑都增加了布展的难度。”林乐成教授表达了对50余名志愿者的感激之情并幽默地恳请河南美术馆馆长不要因此拒绝纤维展,同时希望他向各大艺术馆、博物馆介绍推荐纤维艺术展,因为“纤维艺术家的理想就是进入‘博物馆’”。有感于此时此景,波兰艺术家、参展作者多洛塔·爱娃·安特丝奎克斯(Dorota Ewa Antoszkiewicz)带着笔迹未干的讲稿走上颁奖台激动地说:“我代表由六位波兰艺术家组成的参加河南双年展团队,想感谢所有的组织者,包括所有的教授和学生,真诚地感谢你们。正是‘从洛桑到北京’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新视觉创造,人与人、历史与未来之间对话的可能性。感谢这种可能,是这种可能,让我们艺术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三、展望未来:勃起的“国际纤维艺术运动”

  当今,“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韩国或者日本,成为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领头军”赫然从美国评论家德博拉·考西尼(Deborah Corsini)和简·赛贝斯(Jane Przybysz )博士合作的文章中提出。中国的艺术家们也许应该更加深入思考这个令人兴奋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的纺织大国,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优势,正视当代纤维文化的机遇与瓶颈,才能在国际纤维艺术运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世界纤维艺术的发展,不辜负国际对中国的期望和支持。美国评论家布莉塔·埃里克森(Britta Erickson)在看过中国当代纤维艺术美国巡展和深入了解中国纺织发展历史文化以及十年来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发展历程后坦言:“可惜的是,在这些珍贵的实践中,中国的纤维艺术家们没能深刻地理解他们所争相效仿的技艺中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关联。同样地,他们虽然在纤维艺术领域中呈现出空前的实践热情,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理解自己所采用的媒介所含有的与生俱来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他们选择纤维艺术的重要意义。”评论家真诚而恳切的言语可见他对中国纤维艺术和国际纤维艺术发展的关切和祈望。

  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新老朋友相聚在这里,说不尽的言语,道不完的情谊,当主持人宣布颁奖晚会结束时,大家仍然依依不舍,握手长谈、合影留念、把酒言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主席李化吉在与林乐成道别时,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道:“虽然我是搞纯艺术、搞壁画的,但我看过这次展览后,由衷地觉得纤维艺术展比我们纯艺术展更丰富、更震撼、更令人动容”。先生的一番言语表达了他对纤维艺术发展的支持和期盼,也许开幕式上邓林所说的“愿我们的纤维艺术拥有美好的明天”能够最好地传达大家的心情。于是明白“没有一种材料如此古老,又如此现代;没有一种艺术语言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且语言表露的又如此亲切近人”。置身于工业味浓重且追求机器带来的“便捷”与“高效”的社会,我们能否在公众评判标准迷失的展示舞台上找回自己,难道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本真而质朴的表达方式的追寻吗?也许这便是用“手”编织的纤维艺术的感人之处,是美国评论家将其誉为“国际纤维艺术运动”的原因。

  十年,我们携手奋进,十年,我们探索反思,十年,我们昂首前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一次张开双臂,迎接我们的新老朋友,共同祝愿“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河南展年)”取得圆满成功,愿我们的纤维艺术拥有美好的明天。

 

  撰稿人: 梁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

 

1

颁奖晚会 温练昌先生宣布结果

 

1

颁奖晚会现场

 

1

采访老艺术家

 

1

开幕式嘉宾签名留念

 

1

开幕式剪彩

 

1

开幕式上邓林先生致辞

 

1

开幕式上林乐成先生介绍嘉宾

 

1

开幕式现场嘉宾

 

1

评委参观

 

1

展览现场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